貫孔是鑽在PCB上的微型導電通路,用於在不同的PCB層之間建立電力連接。 基本上,貫孔是PCB上的一個垂直軌跡。
什麼是貫孔?
在我們深入研究貫孔之前,我將簡單地定義一下什麼是PCB。 PCB是在受控參數下傳輸訊號的藝術。 印製電路板是元件相互連接的基礎。 其主要目的是在有源和無源元件之間形成電力連接,而不中斷或干擾另一個訊號或連接。 囙此,其基本思想是在不與另一連接相衝突的情况下形成連接網絡。 囙此,印製電路板是各部件之間的連接,其連接不會相互重疊。
為了達到這一標準,PCB是由多層組成的。 但是,這些多層板是如何相互連接以建立電力連續性的呢? 這時貫孔就出現了。 貫孔是連接PCB不同層的微小導電隧道,允許訊號在其中流動。 在設計電路之前,就要瞭解製造商的能力。
PCB中貫孔的縱橫比
縱橫比(AR)是决定PCB可靠性的參數。 在進一步討論貫孔之前,讓我們先瞭解縱橫比的概念。 縱橫比是PCB厚度與鑽孔直徑之間的比率。
縱橫比(貫孔)=(PCB的厚度)/(鑽孔的直徑)。
由於微孔不突出整個電路板,所以長寬比將是。
長寬比(微孔)=(鑽孔深度)/(鑽孔的直徑)
長寬比在PCB製造過程中的電鍍過程中起著突出的作用。 電鍍液必須在鑽孔內有效流動,以達到所需的鍍銅效果。 與電路板厚度相比小的孔會導致鍍銅不均勻或不令人滿意。 長寬比越大,在貫孔內實現可靠的鍍銅就越有挑戰性。 囙此,長寬比越小,PCB的可靠性就越高。 在iPCB,我們提供長寬比為1.5:1的微孔。
微孔板長寬比
貫孔的類型
根據其功能,在PCB上鑽的貫孔有不同類型。
貫孔--孔從頂部穿到底部層。 連接是由頂層到底層的線路導通。
盲孔--孔從外部層穿出,在內部層結束。 該孔不穿透整個電路板,但將PCB的外部層與至少一個內部層相連。 要麼是從頂層連接到中間的某一層,要麼是從底層連接到中間的某一層。 一旦層壓完成,孔的另一端就看不到了。 囙此,它們被稱為盲貫孔。
埋孔(隱藏孔)-這些孔位於內層,沒有通往外層的路徑。 它們連接內層,並隱藏在視線之外。
根據IPC標準,埋藏孔和盲孔的直徑必須是6密耳(150微米)或更小。
微型貫孔
微孔描述
最常見的貫孔是微孔(µvias)。 在PCB製造過程中,微孔是用雷射鑽出來的,與標準孔相比,它的直徑更小(小到4密耳)。 微孔是在高密度互連或HDI PCB中實現的。 微孔的深度通常不超過兩層,因為這些小孔內的鍍銅是一項繁瑣的工作。 正如前面所討論的,貫孔的直徑越小,為實現無電解鍍銅,鍍液的拋射功率應該越高。
微孔的類型
根據微孔在PCB層中的位置,可將其分為疊層孔和交錯孔。 此外,還有一種微孔叫做跳孔。 跳過層,意味著它們穿過一個層,與該層沒有電接觸。 被跳過的層將不會與該貫孔形成電連接。 囙此而得名。
微通道改善了電力特性,也允許在更小的空間內實現更高的功能的微型化。 這反過來又為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中的大針數晶片提供了空間。 Microvias减少了印刷電路板設計中的層數,實現了更高的佈線密度。 這就消除了對貫孔孔道的需求。 微孔的微型尺寸和功能相繼提高了處理能力。 實施微孔而不是貫孔可以减少印刷電路板的層數,也便於BGA的突破。 如果沒有微孔,你仍然會使用一個大的無線電話,而不是光滑的小智能手機。
貫孔
有時貫孔被焊接掩膜覆蓋,使貫孔不被暴露。 這就是所謂的帳篷式貫孔或覆蓋式貫孔。
現在我們對貫孔有了更好的瞭解,讓我們來看看最重要的部分,即焊盤中的貫孔。 有時也被稱為貫孔在焊盤上的鍍層。
貫孔或貫孔板電鍍(VIPPO)
隨著訊號速度、電路板元件密度和PCB厚度的新增,導致了孔中孔的實施。 CAD設計工程師在使用傳統的過孔結構的同時,還採用了過孔內寘或過孔鍍層(VIPPO),以達到可布線性和信號完整性的要求。
墊內貫孔與傳統貫孔
那麼,什麼是焊盤內貫孔? 讓我解釋一下。 在傳統的貫孔中,訊號線從焊盤上走過,然後到貫孔中。 你可以在上圖中看到這一點。 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焊膏在回流過程中滲入貫孔。 在焊盤內貫孔中,鑽孔的貫孔出現在焊盤的正下方。 準確地說,貫孔是放在表面貼裝元件的焊盤內。
傳統的貫孔和VIPPO貫孔
首先,根據設計者的要求,用不導電的環氧樹脂填充貫孔。 之後,這個貫孔被蓋上蓋子並進行電鍍以提供導電性。 這種技術縮小了訊號路徑的長度,囙此,消除了寄生電感和電容效應。
孔中孔可以容納更小的元件間距,並縮小了PCB的整體尺寸。 這項科技是BGA脚印元件的理想選擇,也是PCB組裝的一個重要部分。
為了使事情變得更好,背鑽工藝與孔中孔一起實施。 背部鑽孔是為了消除貫孔中未使用部分的訊號反射。 對不需要的貫孔殘端進行鑽孔以消除任何形式的訊號反射。 這確保了訊號的完整性。
帶背鑽的Vippo
貫孔的快速PCB設計提示
這裡有幾個快速提示,你可以在設計中採用貫孔時考慮:
1、除非設計上絕對需要,否則要避免盲孔和埋孔--這些孔需要更多的鑽孔時間和額外的層壓。 這可能會新增整個PCB成本。
2、疊層和交錯貫孔--選擇交錯貫孔而不是疊層貫孔,因為疊層貫孔需要進行填充和平面化。 這個過程很耗時,也很昂貴。
3、保持最小的縱橫比。 這能提供更好的電力效能和信號完整性。 同時,這也導致了更低的譟音,更低的串擾,以及更低的EMI/RFI。
4、在高速設計中實施較小的貫孔,因為雜散電容和電感會减少。
5、總是選擇最簡單的方案來滿足你的設計需求。 降低貫孔的複雜性會導致周轉時間和製造成本的降低。
6、非導電填充物通常足以滿足訊號佈線的需要,而且更具有成本效益。 囙此,最好是盡可能地使用不導電的環氧樹脂。
7、當你在佈線高速訊號時,如高清多媒體介面(HDMI),最好利用盲孔或埋孔來消除存根。
8、始終使用導熱或高功率貫孔的導電填料。 較高的導熱效能將有助於高功率元件所需的散熱。
9、當使用填充貫孔時,要確保填充後的焊盤表面是平面的,確保元件的水准放置,以避免墓碑狀缺陷。 墓碑缺陷是指在焊接過程中,元件的一側從電路板上脫落。
10、在差分對上使用貫孔--差分對佈線要求導線的長度相等,以避免差分延時偏移。 差分偏移是指一個訊號比另一個訊號更早到達接收器的情况。 盡可能地避免在差分對上設定貫孔。 如果一個訊號通過一個貫孔,那麼差分對中的另一個訊號也必須通過一個貫孔。 在差分對中,每條線路上的貫孔數量應該是相同的。
11、高速訊號的貫孔-貫孔往往會給電路帶來電感和電容。 這種特性在頻率較低的訊號中通常可以忽略不計。 當涉及到高速訊號時,貫孔可能會嚴重影響信號完整性。 囙此,最好避免在高速訊號上使用貫孔。